用数字人民币发工资,苏州为何盯上这项金融创新?

2023-05-25 14:40:12     来源 : 南方周末

位于苏州市相城区的相融大厦,一楼大厅摆放了立牌介绍数字人民币。(南方周末记者封聪颖/图)

2023年5月起,江苏省常熟市的在编公务员(含参公人员)、事业人员、各级国资单位人员将收到数字人民币发放的工资。

常熟市是苏州市的代管县级市。不止常熟,苏州市内的多个辖区均已推进数字人民币发放工资。


(资料图)

数字人民币是央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主要定位于现金类支付凭证(M0),与实物人民币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经济价值。

2019年底,数字人民币先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及冬奥场景启动试点。截至2023年4月,数字人民币试点范围已扩大至17个省(市),包括北京、上海等。 

试点三年来,苏州一直是“优等生”。2021年,苏州数字人民币交易额全国第一。到2023年,苏州试点工作的各项核心指标继续领跑全国。

累计交易金额是核心指标之一,但各地没有全部披露。深圳发布了截至2022年8月末的数据,累计交易金额为184亿元。截至2023年3月末,苏州试点以来累计交易金额5104.67亿元、累计落地场景96.18万个。

苏州的试点进程还在加速。据苏州政府官网,2023年第一季度,苏州数字人民币累计交易金额1704.67亿元,相当于过去半年才能完成的目标。

此外,2023年苏州数字人民币要实现2万亿元交易额的目标。同年浙江省的目标是力争交易规模突破2500亿元。

试点试什么?

苏州大学商学院教授、东吴智库研究员刘亮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试点省市是在帮助央行测试数字人民币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表现,比如技术的稳定性和顺畅性、系统的支撑程度等等。

自2022年12月起,央行将数字人民币纳入M0统计,不计付利息。

2023年1月,央行副行长宣昌能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数字人民币是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它与实物人民币一样,本质上都是货币组成部分。从统计和管理角度看,有必要对二者进行一并统计、合并分析、统筹管理。

对于如何发行,央行曾在一次媒体吹风会上解释,在数字人民币支付体系的发行层,基于联盟链技术构建了统一分布式账本,央行作为可信机构通过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将交易数据上链,保证数据真实准确,运营机构可进行跨机构对账、账本集体维护、多点备份。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研究所执行所长宋科曾到苏州参与数字人民币相关会议,他向南方周末记者指出,数字人民币和纸币在M0中的结构,取决于两者的需求,没有此消彼长的关系。

他还介绍,目前数字人民币采用双层运营体系,第一层是央行,主要负责数字人民币的发行,第二层是指定运营机构,目前包括六大国有银行及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网商银行和微众银行共计十家机构。从发行安排来看,第二层主要承担了数字人民币运营、面向公众兑换等职能。

公众最早接触到数字人民币是通过消费红包。2020年10月,先行试点的深圳联合央行开展了国内首次数字人民币外部可控试点活动,即发放5万个数字人民币红包。

同年12月,苏州亦投放了总额2000万元的数字人民币红包,布设了可使用红包的线下商户超1万家,其中一半商户在相城区。相城区东部有以大闸蟹闻名全国的阳澄湖。

在苏州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中,相城区是先行区和主阵地。同年5月起,相城区开始向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每月以数字人民币形式发放部分工资。

何以领先?

从相城区可一窥苏州试点的进程。

相城区数字金融产业发展中心有关负责人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试点以来,相城区经历了“广开钱包”“场景创新”和“生态集聚”三个阶段。

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场景可分为C端(个人用户),B端(企业用户)和G端(政府、事业单位)。

在C端,据苏州发布,2022年,全市累计开立个人钱包3054万个。另外,2022年苏州投入促消费资金近1.2亿元,带动了消费金额超33亿元。

B端的应用包括对公钱包的开通,以数字人民币形式向企业发放贷款及奖补资金等。上述有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以来,相城区累计对公钱包交易金额1000多亿元,位列苏州市第一。

2022年6月,一家苏州市民营科技企业收到一笔15万元的奖补资金,系由区政府以数字人民币形式发放。该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为接收这笔奖补资金,公司只需提前在银行开通一个数字人民币钱包。

另一家位于张家港市的民营企业在2023年3月通过数字人民币缴纳电费。该企业一位工作人员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企业是在积极响应国家的推广,另外考虑到数字人民币有“点对点”支付、实时到账、免手续费以及高安全性等优点。

数字人民币发放贷款是苏州试点工作的重点之一。苏州在宣布2023年试点工作的任务时提到,要实现发放2000亿元贷款的目标。

苏州此前获得央行批准在全国率先开展数字人民币发放小微企业贷款试点工作。据苏州发布,截至2022年末,苏州发放各类数字人民币贷款超187亿元。

上述相城区数字金融产业发展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以数字人民币形式发放贷款,对企业来说,贷款资金不仅实时到账,还可以免手续费并节省资金在途时间,实现支付即结算。另外,通过探索加载智能合约技术,银行能够指定数字人民币贷款的用途和场景,使贷款风险更加可控。

常熟市向在编公务员发放数字人民币工资是G端的应用之一。苏州政府曾披露过一次详细情况,2022年9月,全市使用数字人民币发放公务员、国资单位及事业单位员工工资6.39亿元。

数字人民币在G端的应用还包括财政支付等。上述负责人介绍,2022年相城区在财政领域使用数字人民币支付占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超25%,2022年全区财政领域使用数字人民币47.3亿元。

在成为全国首批试点城市之前,苏州就抢先布局了数字人民币相关平台。

“早在2018年,相城区就与央行数研所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依托与央行数研所的密切合作,2019年12月,苏州成为全国首批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之一。”上述相城区数字金融产业发展中心有关负责人说。

2019年开始,央行长三角数字货币研究院、央行长三角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央行长三角数字金融数据中心相继在相城区落地。相城区成为在全国同时拥有央行数字人民币相关事业单位、运营公司、数据中心三大平台的地区。

据苏州发布,苏州试点能够在全国保持领先,“得益于广大的数字金融生态圈企业集聚苏州深度参与”。

截至2022年末,苏州共有1420家金融机构和数字金融生态圈企业。其中,数字金融生态圈企业有371家,数字人民币产业链企业有84家。

需要金融“活水”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黄建洪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苏州加强培育数字金融产业,有现实的需求。

苏州历史上抓住了几次发展机会。1980年代,苏州发展乡镇企业,推动“农转工”。1990年代,苏州又利用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之机,实现“内转外”,积极发展外资经济。

“2000年以来,苏州开始‘量转质’的转型升级,但是受到一定的约束。”黄建洪说,比如,受限于行政层级,一些金融事务在上海能做,未必在苏州能办。加之,苏州位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这种生存挤压效应会让苏州做事更加努力。

他表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上海在产业结构上进行“退二优二”(引导低效工业企业转型或退出,引进先进制造业等)和“退二进三”(缩小第二产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等变革。在这个过程中,苏州承接了一部分产业转移。目前苏州的制造业规模很大,同时产业门类很齐全,需要注入金融“活水”。

刘亮表示,在金融方面,苏州在创投、私募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所以有数字人民币试点的机会,苏州肯定要抓住,苏州金融业发展也需要一个新的增长点”。

2021年1月,苏州印发《苏州市推进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 年)》,提出“将苏州打造成为长三角金融科技节点城市,努力建设国家级数字金融产业集聚区”。

国家级数字金融产业集聚区的建设目标正是落在相城区。

刘亮表示,苏州工业园区和苏州高新区的产业发展都已比较成熟,而相城在区位、政策等方面都有一定优势。

目前,苏州工业园区主要聚焦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三大产业,苏州高新区的优势产业是信息技术和高端装备制造等。

传统的金融机构主要集聚在工业园区。“十几年前,苏州就希望打造一个区域性的金融中心。当时苏州对金融业做了一次规整,把各类金融机构的区域总部统一搬到了工业园区。”刘亮说。

据苏州工业园区政府官网,目前全市超90%银行分行、近75%证券主体和70%保险主体落户园区。

“过去相城区的金融底子是比较薄弱的。相城区要打造成国家级数字金融产业集聚区,数字人民币试点及相关产业会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刘亮说。

“5年前,相城在苏州市辖区里是发展相对较慢的。”黄建洪亦坦言。但他指出,除了数字人民币试点,相城此前还抓住了“建设高铁新城”和“虹桥-相城一体化”的机会。

相城区是苏州高铁北站所在地。从苏州北站出发,4小时可抵北京、50分钟可到南京、20分钟即达上海。南方周末记者实地探访发现,从苏州北站出站后,仅需穿过一条马路,就能到达相融大厦。这座大厦是长三角数字货币研究院等三大平台的注册地。

另据相城区政府官网,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相城被列为支持与虹桥等省际毗邻区域开展深度合作地区。

宋科表示,北上广深的金融市场规模和成熟程度都位居全国前列,苏州单纯通过数字人民币或数字金融实现金融行业的追赶还有一定困难。

“但试点数字人民币能够为苏州在数字金融方面提供发展机遇,有机会孵化相关的龙头企业,并营造较好的数字人民币交易生态,从而带动相关行业发展。”

依靠数字人民币的“卖点”,相城区招引了一批数字金融产业机构。目前相城区围绕数字人民币生态圈集聚上下游企业205家,实现18家总行(总部)级数字金融创新机构落户。

苏州市姑苏区一家支持数字人民币付款的商户。(南方周末记者 封聪颖/图)

过渡阶段

2023年5月,南方周末记者在相城区一家支持数字人民币付款的便利店内观察到,来往的消费者还是习惯使用微信或支付宝。

目前公众使用数字人民币需要通过“数字人民币(试点版)”APP实现。南方周末记者使用该APP时发现,开立数字人民币钱包后,可以把存放在钱包的资金即时转出,且无需手续费。换言之,个人即使收到以数字人民币形式发放的红包或工资,也可转出到常用的银行卡。

刘亮认为,消费者使用数字人民币的动力较低,主要制约因素是传统的支付手段比较成熟。“近些年货币市场基金的发展使得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较为公众所接受。数字人民币的金融生态还需要进一步建设。”

刘亮表示,在To B领域,各地都在尝试做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的试点应用。智能合约是数字人民币的优势之一,实现了根据嵌套的条件进行自动支付交易。举例来说,员工完成工作后,数字人民币形式的工资就自动打款到他们的账户上,解决了企业拖欠支付员工薪资的问题。

上述民营科技企业的工作人员表示,现在政府补贴都会发放到企业开通的数字人民币账户上,但公司仍是通过网银给员工发工资。

刘亮留意到,民企可能缺乏切换的动力,央企、国企的配合度要高些。“现在处于原有的支付生态向加入数字法币的支付生态转变的过渡阶段。”

他认为,数字人民币是依托于数字经济发展的,未来国内企业的数字化程度提高后,数字人民币和企业的匹配度会更高。另外,随着数字生态完善,未来数字空间越来越大,各个市场主体使用数字人民币的意愿和场景会越来越多。

试点中,另一个重要的参与主体是商业银行。商业银行追求经济利益,但目前来看,还在投入阶段。

从目前的试点来看,传统金融机构在数字人民币产业中参与较多。宋科认为,原因是传统金融机构数字化进程持续推进、资金较为充裕、原有业务场景较为丰富,但还需要调动信息科技公司的积极性。

金融科技公司在创新方面更具有灵活性,如在数字人民币钱包、基于数字人民币的金融应用等方面融合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从而开发可以和传统金融机构接口匹配的应用,并依托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的客户资源进行推广。

宋科表示,在设计中,数字人民币的“离线支付”“可控匿名”等都是其能够提供优于移动支付服务的特点,需要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好地发挥,同样需要信息科技公司的参与。

南方周末记者 封聪颖 南方周末实习生 贾梦雅

标签:

推荐文章

X 关闭

最新资讯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