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热文:通缩真的来了吗?

2023-04-14 18:25:22     来源 : 天天在线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M2同比增长12.7%,CPI增幅却再次回落,同比增长只有0.7%, 引发了大家关于“通缩”的担忧和热议。

所谓通货紧缩,按照学术定义,指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减少,货币的价值升高,商品及劳务价格总水平持续下跌。人们比较直观的感受是物价下跌。在2023年全力拼经济的阶段,大到宏观研判,小到投资理财,搞清楚当下到底是真通缩或非典型通缩还是假通缩,就变得很关键。

不过,对于通缩的基本判断,研究界存在较大争议。有观点认为,通缩已开始,经济进入衰退;但也有观点认为“通缩”是短期现象,CPI 未来继续下行的空间有限。还有观点认为,物价正在回暖,而非步入通缩。综合有效数据,天天财经梳理如下普遍的共识:


(相关资料图)

首先,货币供应量在大幅度增加。2月M2余额高达275.52万亿元,同比增长12.9%,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3个和3.7个百分点。同时,社会融资规模增加5.98万亿元,比上个月暴增2.5倍。

其次,物价处于萎靡状态。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7%,环比下降0.3%;PPI同比下降2.5%。市场上货币供应充足,甚至社融也很活跃,但物价却处于萎靡状态。

再者,大部分老百姓钱包压缩。市场上货币虽充足,但没有流入普通民众的口袋里。房贷车贷消费贷等负债累累。按照央行的统计,现在是7亿人负债。今年1至2月份,中国家庭部门的信贷总量只有2900亿,不到3000亿。

当然,严格意义上的通缩,是以下两种情况至少出现一个:1、CPI同比涨幅为负,且维持3个月;

2、广义货币M2同比增速为负,且维持3个月。

目前中国的广义货币M2的同比增速为12.9%(2月数据),创下7年新高,大家纷纷说“听到了印钞机的轰鸣声”。而CPI虽然接近于零增长,但毕竟还没有转负。

所以目前中国尚未出现典型的通缩。不过,经济的确偏冷,“准通缩”信号不容忽视。多家券商认为虽然3月份的数据较弱,但未来出现通缩的可能性较小。

中金公司:目前经济复苏主要源于去年政策滞后影响以及疫情消退后的部分内生动能反弹,今年政策作用尚未显现。展望未来,尽管短期基数仍有拖累,但在三股力量推动下,物价中枢将随产出缺口收窄而逐渐抬升。总之,我们看到的是需求驱动的物价正在回暖,而非步入通缩。

财通证券:往后来看,虽然去年同期高基数的影响仍会持续,但一方面,充裕的融资规模意味着通胀风险仍大于通缩压力;另一方面,一旦海外货币政策环境因银行危机而出现较快转向,则又会引发 输入性通胀压力的回升。整体来看,CPI增速并不具备通缩基础。

平安证券:我们预计,二季度CPI同比增速低位运行、PPI持续处于收缩区间,可为政策发力创造较好的环境;国内物价的“类通缩”是暂时性的,下半年物价基数走低、内生需求有望滞后回升,国内物价的同比读数将自低位逐步回升。

标签:

推荐文章

X 关闭

最新资讯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