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虎丘街道建立行动支部,聚焦关键领域,搭建发展圈层 今日观点

2023-03-16 16:02:54     来源 : 扬眼

近日,一场航运主题老物件展览在苏州姑苏区虎丘街道仁安社区举办,现场展出的船员证、船舶使用手册、老照片等100多样老物件让人流连忘返。而这个展览举办起因只是住在航运新村的老船工韩进提到怀念过去的日子,虎丘街道“红棠·驿——暖心行动支部”的党员们就花了近半个月收集老物件、筹办展览,为老船工们再现了那段岁月。“事事有回音,真的暖心。”韩进说。这个展览的举办也是虎丘街道建立“红色矩阵”服务基层治理的结果。


(相关资料图)

据悉,虎丘街道坚持党建引领,通过成立三个不同领域的行动支部,聚焦民生保障和产业发展两大领域,搭建文化、经济、人才三大发展圈层,形成“3233”党建工作法,以矩阵的规模效应,有效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增强了居民、企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三个“行动支部”彰显担当

将暖心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

日前,在虎丘街道新成立的留园社区,有一位患病在家休养的居民需要理发,但是新的留园社区还没有形成志愿者服务队伍。了解相关情况后,虎丘街道“红棠·驿——暖心行动支部”立即响应,支部党员迅速从其他社区找到两位理发志愿者,帮助这位居民完成理发,还给他送上了一些慰问品。

基层工作推进到哪里,党的队伍建设就跟进到哪里。近年来,虎丘街道动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积极参与街道和社区中心工作——仁安社区党委联合苏州市汽车出租有限公司成立“爱心车队”行动支部,为行动不便、高龄独居老人提供专车接送服务;桐星社区党委联合山塘文史专家、姑苏区统计局等共建单位成立“同心护遗”行动支部,寻访山塘文化、珍藏山塘记忆;清塘社区“十元菜篮子”行动支部长期坚持给社区困难老人送菜、做保洁、洗衣晾晒、配药等民生小事。

在社区各类行动支部的基础上,虎丘街道融合“海棠先锋”志愿者、网格员、党员、共建单位等力量,整合形成“红棠·驿——暖心行动支部”“红棠·驿——引擎行动支部”“红棠·驿——聚能行动支部”三支行动支部,围绕古城保护、文化传承、民生服务、经济发展、文明创建等开展工作,累计服务居民超8000人次,实现了支部行动与中心工作的有效融合。

两个“关键聚焦”有的放矢

用红色力量筑牢城市发展根基

建立起完善的行动支部体系后,要在哪些方面重点发力?虎丘街道的答案是——要通过红色力量助力民生项目提质、特色产业增收。

近日,阳光城花园社区推出“一老一小”养老托育照护模式。“海棠先锋”志愿者定点值班,为老年居民提供助餐、助娱、助医等服务,同时还可以请大学生志愿者、专业幼教老师,未成年人提供身体照护、心理照护和学习管理。

老有颐养,幼有善育,是与千家万户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为更好地服务“一老一小”,虎丘街道以5个“雁阵工程”项目为特色,以14个社区书记项目为重点,以N个特色项目凝聚更多特色资源,让老人和未成年人都能在社区享受到的特色服务。

在助力特色产业增收方面,虎丘街道党工委推行“逢八助发”政企互动服务日计划,每月倒排计划,闭环管理,形成“需求征集、纾困解题、成效巩固”的三个阶段,持续落实亲商服务,得到了辖区企业的一致好评。

产业要发展,人才是核心。为做好人才服务、用好盘活资源,街道聚焦当下企业发展需要,不断强化“两新”党组织引领作用和服务功能,以资源吸引人才、以服务留住人才、以人才聚集人才,形成“吸引、培养、展示”三个步骤组成的人才成长路径。“民生项目做好了,特色产业有增长,就基本稳固了城市发展的根基。”虎丘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孙大权说。

三个“发展圈层”同频共振

以良性互动激发基层治理活力

近日,江南智造产业园里“两新”党组织的党员体验了虎丘街道“文化共享圈”的运河游学线路,感受到了大运河文化的魅力;同时,作为虎丘“人才成长圈”的组成部分,党员们该参与了来运社区的“社企民意协调会”,社区帮忙解决了产业园门口共享单车停车点位不足的问题,产业园的党员们也和社区困难老人进行结对帮扶。

按照文化和经济兼顾发展、优秀人才贯穿其中的思路,虎丘街道坚持党建引领,打造了“文化共享圈、经济赋能圈、人才成长圈”三个发展圈层。

在文化共享圈中,虎丘街道通过山塘诗词游船线、虎丘夜游、“七里红棠”学游一体式路线等营造良好的文旅体验。在经济赋能圈中,虎丘街道在商业集聚区累计打造了6个“邻里红韵”党群服务驿站,常态化开展助企专员服务日、企业主题沙龙和座谈会。在人才成长圈中,该街道开展多形式培训课程,强化机关干部的政治素质和服务能力;组建“海棠推荐官”队伍,为居民提供亮相舞台;设立免费课程,为企业员工提供学习“充电”的机会。

三个圈层不是独自发展的,而是以相互融通促进基层治理,来运社区的这次活动就是鲜明体现。“接下来,虎丘街道还将不断促进三圈之间的交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多点多式、同频共振,形成基层治理的良性互动。”虎丘街道党工委书记高立说。

通讯员 沈逸蓓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毕荣

校对 李海慧

标签:

推荐文章

X 关闭

最新资讯

X 关闭